【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謝惠茜)2019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截至目前,除了郵儲銀行以外,其他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均已正式開業。這些理財子公司目前在售有哪些產品?相較傳統銀行產品又有哪些區別?
整體而言,相比傳統理財,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確實有優勢:如門檻更低(最低僅1元起購),可投資產品范圍更廣(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上市交易的股票,也可將合規私募機構納入理財合作范圍等)。首次購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直接在線上完成風險評估問卷后即可,沒有必須臨柜面簽的麻煩。
具體來看,各大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則各有千秋。
建信理財在開業時便提出,將發行多款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系列理財產品,而目前這些新產品已陸續發行。例如其發布的一款名為“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其中股票部分采用粵港澳大灣區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存續期限內,投資者本金虧損的概率較低。
工銀理財的產品投向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混合類、權益類為輔,推出的產品主要投向涉及固收、權益、私募、量化、跨境多市場復合投資領域。分別來看,其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類型主要為貨幣市場工具和債券類,風險程度集中在PR2(較低)?;旌项愘Y產風險程度基本在PR3(適中)范圍,混合類產品多數以公募基金參與股票投資。權益類資產主要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股權母基金等權益類資產。對于權益類資產,例如工銀理財“博股通利”私募甄選科創主題理財產品,產品期限5年,業績比較基準為6.20%,風險程度為PR4,是風險投資程度較高的一類。
交銀理財與中銀理財,則是新老產品并存。7月31日,交銀理財發布了首只交銀理財穩享一年定開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該產品募集期為7月31日至8月7日,屬于固收類產品,該產品起投金額為1元,業績比較基準為4.2%,風險等級為2R(低風險型)。產品規模上限為30億元,產品規模募集下限為1億元。
資深互聯網金融觀察者畢研廣強調,投資者應該注意兩點:一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所銷售的理財產品是資管產品,按照資管新規的相關規定,投資者一定要看好分類,如固收類、權益類、混合類都具有不同的運作方式,也有不同的計息模式,風險更是不同;二是投資者在購買的過程中,要選擇符合自身風險等級的產品。切記,不要只看收益,不考慮風險盲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