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6月11日訊(記者 湯莎 通訊員 梁歆梧)隨著信息社會加速發展,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已成為主流。其中通過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進行非法資金快速轉移是最常見的方式。今年以來,民生銀行深圳分行主動作為,積極落實銀行賬戶分級分類管理,持續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有效協助公安機關阻斷詐騙資金轉移通道,成功避免了大量群眾受騙。
5月21日,一筆金額為89397元的賬款轉入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某可疑賬戶后,該賬戶隨即進行了999元提現,幾乎同時該賬戶被行政機關司法凍結。
近9萬元的涉詐資金轉入可疑賬戶后,為什么僅轉出999元,而非盡數轉移或大額整數轉出呢?這得從黃某開戶時說起。
5月6日,年僅21歲的黃某,持工作證明前往民生銀行深圳某支行開立個人銀行賬戶。依照實人實卡原則,工作人員驗證黃某本人身份證、人臉識別和聯網核查一致,并為其播放了反電詐視頻。在簽署電信防范告知書后,黃某的個人銀行賬戶順利開立。應黃某要求,支行工作人員為其開通了非柜面渠道交易功能。按照銀行賬戶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結合黃某的身份、職業、年齡、交易需求、風險情況等綜合研判,支行工作人員為其設置了非柜面出金日限額1000元的交易限額。這就不難理解可疑賬戶為何在接收非法資金轉入后僅轉出999元了,原來并不是不想全額快速轉移,而是在民生銀行防范嚴密的賬戶管理體系下無法做到。
事實上,在開戶后到被司法凍結期間,黃某的賬戶存在快進快出、多次小額測試等常見的可疑交易行為,已引起民生銀行風險檢測系統的關注,隨后可疑賬戶被司法凍結印證了此判斷。此次由于非柜面出金限額的合理設置,成功堵截了絕大部分的涉案資金,共計88398元。
近年來,為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多發態勢,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在持續為市民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務的同時,持續落實賬戶分級分類管理,將風險牢牢屏蔽在“防火墻”外,保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