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耕參賽作品
質樸而高尚的情感十分打動人心。此次活動征集到的作品,內容和形式都很豐富,有講述自身戰疫故事的,也有向一線工作人員致以敬意的。作者中有戰疫一線人員的親屬,有加班加點支撐城市運轉的警察、社區工作者等,也有安守家中的普通市民。他們緊密聯系前線醫者和普通群眾的實際與情感,用自己的經歷、觀察和思考表達出普通中國人在疫情面前的奉獻精神和大局觀念,展現了文藝作品的溫暖和人文關懷。活動作品體現出的人文性讓我看到了他們崇尚英雄、熱愛國家、關心他人……質樸而高尚的情感,十分打動人心,讓我感受到了大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 ——深圳晚報創意策劃中心主任、首席創意師 孫霞
開展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多開展書法學習交流活動,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在這特殊時期,積極開展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作品中有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書法常見的作品形式都有所呈現,但個別印象不錯的作品因寫漏字寫錯字、沒有落款蓋章等瑕疵影響了分數,有點小遺憾。 ——青年書法家、深圳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志文
一起感受共克時艱的每一個瞬間 本次活動反響熱烈,作為評委,很高興見證大家高昂的參與熱情,你們的作品或以文動人,或以圖達意,讓大家一起感受共克時艱的每一個瞬間。作品題材涉及戰疫故事、防疫舉措、倡導健康生活等方方面面,內容豐富、題材生動,充滿正能量,富有時代氣息,反映了深圳市民的情懷和精神面貌。 ——福田區總工會職工服務與網絡工作部部長 韓文平
用藝術傳遞對英雄的敬仰 這次比賽圍繞著“愛在福田 共戰疫情”的主題,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參賽者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記錄抗擊疫情期間涌現的感人瞬間,書寫人民群眾的戰疫生活,傳播科學防控知識與正能量,為深圳抗擊疫情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最打動我的幾個作品描摹的都是抗擊疫情時期的平凡人物,他們不僅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小區物業人員、快遞員、超市理貨員、志愿者等這些在平時生活中看似平凡,實則重要的角色,他們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樣也是堅強的“逆行者”。參賽作品很好地記錄、歌頌了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用藝術傳遞了對英雄的敬仰與對民族的自信。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任玉琛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方壯芳 劉敏華) 疫情防控期間,不出門的我們除了刷手機還可以做些什么呢?也許寫寫文章、寫一首小詩、寫書法、陪陪家人、拍點視頻、曬曬照片……
2月2日,福田區總工會發起“愛在福田,共戰疫情”職工文化藝術作品征集活動,面向福田區廣大職工、職工家屬及離退休人員征集文化藝術作品,希望能讓更多職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
在征集活動中,福田區總工會收到了近1000份作品,有陳作耕等特別參賽者的作品,有小學生稚嫩的文筆,還有專業的演奏團隊積極投稿……經過線上投票及評審評分,最終有210份作品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活動花絮】
此次活動有一位特別的參賽者,他就是曾任深圳市福田區委常委、武裝部部長兼政委的陳作耕。陳作耕得知他的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后,揮筆寫下這首臨江仙詞,贊揚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所做的貢獻。
75歲的陳作耕在寫作中逐字推敲,力求表達軍人的英雄氣概和形象,并連夜寫成書法作品,表達對英雄的敬佩之情。
陳作耕說:“我年輕的校友們是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最先到達武漢。看到他們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武漢機場時,作為一名老軍人,我非常感動。他們發揚了解放軍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也發揚了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
(劉敏華 方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