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9日訊(記者 林宏松 通訊員 周玉燕)為全面加強大鵬新區涉海安全管理,強化水域應急救援裝備實戰應用水平,4月28日,新區應急委辦組織轄區辦事處、社區、沙灘管理方等40余名專兼職應急員開展水上智能救援裝備器材操作訓練。培訓聚焦新型水上飛翼設備操作,通過“理論+實操+模擬演練”三維立體教學模式,增強應急員安全意識和熟練使用救生器材,為汛期和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筑牢技術基礎。
理論筑基:解鎖水上飛翼科技原理
教練講解
培訓首環節,教練通過拆解水上飛翼結構,重點講解其雙螺旋槳動力系統、浮力模塊設計原理及北斗定位功能。參訓人員系統學習設備維護要點,現場掌握遙控器信號中斷時的4種應急切換方案(包括手動模式、自動返航、備用同頻段遙控器和遙控顯示報警提示等)。
實戰鍛煉:模擬現實多種訓練需求
開展實操訓練
在大鵬金沙灣景區沙灘,參訓人員分組開展實操訓練,練習遠程操控飛翼轉向、加速、急停及返航,掌握遙控器信號弱時的應急切換,模擬落水人員搜救、物資運輸等場景。開展“飛翼+無人機”聯合營救演練,通過無人機鎖定落水人員,飛翼運用北斗GPS雙導航系統,精準遙控至落水者身邊,實現遠程遙控,無須救援人員下海。
政企聯動:科技裝備下沉基層
“此次投入培訓的6臺水上飛翼,將全部配置至街道和社區應急物資庫,根據實際需要,將相應物資裝備前置到易發生災害事故的第一線”,新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步建立設備供應商—社區直連響應機制,確保1小時內響應,24小時內消除故障,48小時內維修到位,前期還開展水下機器人搜救等專項訓練,推動智能裝備與傳統救援方式深度融合。
6臺水上飛翼全部配置至街道和社區應急物資庫
此次培訓拓展了思維、更新了理念,讓應急員充分了解裝備功能、掌握操作技能、學會救援方法。“回去崗位后我們要當好‘領頭羊’,擔負起‘教練’的任務,發揮‘傳幫帶’作用,實現一人培訓、大家受益‘最大化’”,一名社區應急員在實操考核后表示。下一步,新區應急委辦將始終堅持基層導向、實戰導向和問題導向,不定期開展涉水急救技能訓練,切實提升廣大一線應急員涉水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