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8日訊(記者 何亞南)5月27日,深圳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實驗校展示交流活動暨未來小學學生素養展示周開放日活動在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深圳龍華學校教育集團未來小學(以下簡稱未來小學)舉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員黃志紅、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渝忠、全區公民辦中小學教學管理者及學生家長等400余人參與活動。
課程觀摩啟序幕:跨學科實踐點亮未來教育新生態
活動以未來小學“課程周”路演展示拉開帷幕。未來小學立足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需要,因校制宜規劃學校課程,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成果吸引與會者駐足。
在未來學習中心,“智能體驗區-智能實踐區-競賽訓練區”三大空間驚艷亮相。這里不僅是科創成果的展臺,更是“雙減”背景下“科學教育加法”的實踐樣本。
移步“美育里的中國文化”主題展區,500余件作品勾勒出五千年文明長卷。新課標要求的文化理解與傳承,在這里變成了可觸摸的體驗。
智創課程成果展系統呈現“@未來”課程體系。未來小學以“未來+”跨學科主題課程為引擎,通過六大年級“社區-交通-農業-科學-數字-人文”遞進式實踐項目,推動核心素養落地,充分體現素養導向的課改理念。
課程匯報探真知:把國家課改藍圖轉化為鮮活育人實踐
活動中,家長們走進開放素養課堂,零距離見證“以學為中心”教改新實踐。
報告廳內,深圳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實驗校展示交流活動熱烈舉行。未來小學副校長鐘秀娟主持活動,現場研討氛圍濃厚,課改實踐成果亮點紛呈。
李渝忠在致辭中強調,龍華區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始終以“成果孵化”為牽引,以“課堂變革”為核心,以“協同育人”為紐帶,聚力打造“學生中心、素養導向”的課改新生態。
未來小學書記馬強國作《課程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校本實踐》專題報告,系統介紹了未來小學通過“智創”“智行”課程周活動,將學科知識融入真實情境的探索經驗。
未來小學教學處主任李丹楓以五年級“未來數字:讓冰冷的AI給出溫暖的擁抱”課程為例,展現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從制造到智創,從小我到他我,從身邊事到大千世界的思維進階,為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學習本土化實施提供了鮮活樣本。
學生路演展示環節中,三組學生代表分別圍繞學期“智創課程周”、寒假及暑假“智行課程周”成果進行匯報,印證了課程改革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黃志紅高度評價龍華區課改實踐,認為未來小學的探索充分體現了“八性五進”的課改特質。黃志紅特別指出,學校在“成果的創造性”方面取得顯著突破:通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實踐路徑,發展教育新質生產力。
本次活動既是龍華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也為龍華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未來,龍華區將持續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推動教育從“知識傳授”向“素養生成”轉型升級,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本文由未來小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