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深圳新聞網特派記者告別索松村的青稞田,沿雅魯藏布江支流驅車前往派鎮核心區——派村。沿途,每隔一段路便可見一處正在施工的營地——雅江水電站的建設熱潮,正沿著深邃的峽谷,向更遠處奔涌。
在派村,每隔一段路就可以看到施工車輛
派村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派鎮下轄的行政村,海拔大約2900米,地處派鎮行政中心區域。作為派鎮行政中心下轄的行政村,其周邊分布著直白村、多雄一村、達林村等行政村。根據2019年行政區劃記載,派鎮下轄的9個行政村中包含派村、加拉村、多雄村、大渡卡村、格嘎村、索松村、達林村、雪嘎村、麥朗村等基層單位。
雅魯藏布江派村流域航拍
派村與墨脫縣的西讓村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段,兩地海拔落差顯著(派村約2900米,西讓村約605米),落差超2000米,形成水能開發的黃金走廊。根據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規劃,該工程采用截彎取直結合隧洞引水的方式開發,主體部分位于派鎮至西讓村的260公里峽谷段,而兩地直線距離為50公里。
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段,水量大且流速快
流動的建設動脈:從梗阻到暢流
車行至海拔2900米的山腰,前方赫然出現一列長龍般的車隊。十余輛重型卡車正緩緩駛過臨時便橋,車輪碾過碎石路面,揚起的煙塵在高原的陽光下折射出流動的金帶。
派村村委會旁,一棟嶄新的藏式風格建筑正拔地而起。攪拌機轟鳴著吞吐混凝土,工人們在腳手架上忙碌穿梭。這樣的基建項目如同新生的毛細血管,將派村與雅江水電站的核心工區緊密聯結。當地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雅江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相關單位會以工代賑,聘請當地的村民參與到建設工作當中,以此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作為雅江水電站建設的“后勤母港”,派村正承載著數萬建設者的物資中轉與生活保障重任。
派村黨群服務中心旁邊,一座民宿正在建設
少年的未來圖譜:未來會更好
午后陽光斜灑大地,15歲的藏族姑娘格桑正隨家人參加一年一度的祈福儀式。剛初中畢業的她,皮膚黝黑,眼眸晶亮。提及雅江電站,她語速輕快起來:“雅江水電站建成后,工廠會多起來,民宿也會更熱鬧,村里的日子肯定會更好。”
在格桑眼中,派村與索松村的區別清晰可見:一個正迎來雅江水電站帶來的發展浪潮,一個則依托于成熟的旅游資源。“我的家人以后也會參與到雅江水電站建設中去呢。”談及未來,格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想去重慶或者江蘇看看。”記者問為何不選廣東,她靦腆一笑:“聽說那邊太熱啦。”
15歲的藏族姑娘格桑(右)
戰略支點的重塑:從邊緣到樞紐
“今年九月我就退伍了,退伍后,我想抓住雅下電廠建設這一風口浪尖,考慮在那里尋找一個合適的工作機會。”在林芝當兵5年的小疆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間有越來越多的人口選擇前往雅下工程附近的派村尋找就業機會,雅江水電站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當地的發展。
派村的變遷,是國家戰略在藏南地區落地生根的生動縮影。這種從地理邊緣到區域樞紐的躍升,悄然滲透在日常的每個細節里。
這個曾偏居峽谷深處的村落,正依托雅江水電站的建設浪潮,將發展的渴望澆筑進每一方新砌的磚石,將少年的憧憬編織進新時代的經緯之中。一條路、一座電站、一群建設者、一個少女的夢想,共同勾勒出藏南末梢的勃勃生機。
來源:奔赴新聞
深圳報業集團特派記者:陳飛 馮牧原
編輯:張育峰
校審:施冰冰、周浩樺、何暢
轉載請注明